現代的鬱金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因為工作需要,想找到底鬱金香是何時第一次進口台灣?東找西找,直到用了「鬱金香是哪一年第一次進口台灣」才在這個網站找到是1908年第一次進口,而且是從日本引進。(後來才發現幾個不同的網站好像都從kplant這個網站上引用過去的)
但是在看這些資料時,卻很驚訝地發現上面還提到鬱金香有藥性:
「性味:麟莖:苦、平。效用:麟莖:鎮痛,解毒。 治臟燥症;花:除臭解毒。治心腹間惡氣,蠱毒。」
這讓我大為驚訝。我第一個直覺是,會不會把「鬱金」跟「鬱金香」給弄混了?由於我對中藥的知識普普,我便先查了一下「鬱金」,發現它是薑科的植物。根據「醫砭」上的資料,鬱金是:
「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溫鬱金 (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薑黃 (C. longa L.)、廣西莪朮 (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蓬莪朮 (C. phaeocaulis Val.) 的塊根。 」
接著我注意到網站上提到,《本草綱目》稱為紫述香。於是我查了一下本草,發現紫述香這個名稱是別名,真正的名字是「郁金香」。
難道這個「郁金香」真的是現在的「鬱金香」嗎?看了一下本草裡面的描述,李時珍引用唐書對「郁金香」的描述是:
「太宗時,伽毗國獻郁金香,葉似麥門冬,九月花開,狀似芙蓉,其色紫碧,香聞數十步,花而不實,欲種者取根。」
於是我去google了一下麥門冬的照片,它的葉子左看右看就是不像鬱金香。更不要提「九月花開,狀似芙蓉,其色紫碧」,Tulipa屬的鬱金香有多種顏色,怎麼可能只有一種顏色呢?而且花也不是開在九月!
到這裡我就卡住了。幸好有超棒的朋友可以讓我問問題,於是我問了我的中藥專家朋友,他馬上就解答了我的疑惑。原來中藥裡面的「郁金香」是鳶尾科植物Crocus sativus,梵文稱Kumkuma,漢譯茶矩摩。許多台灣的網站把中藥的「郁金香」跟Tulipa屬的鬱金香弄混,真是罪過罪過。
中藥的郁金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或許有朋友會好奇,那現代的鬱金香有藥性嗎?根據我的中藥專家朋友,中藥是不使用鬱金香的,至於西藥用不用則不知道。我倒是在《鬱金香熱》這本書上看到有人誤以為鬱金香的球根是洋蔥把它煮來吃,根據書上說的,味道苦苦的並不好。
參考文獻:
胡世林。2008。紅花與郁金香的本草考證。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2(3):3-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