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最有名的可能是大象喝酒了:在1974年的印度西孟加拉邦,150頭大象闖入一家啤酒廠後喝得醉醺醺,然後橫衝直撞,摧毀了建築物,造成5人死亡。
但是有些學者還是對於其他動物會喝醉這件事心存懷疑。有科學家以大象的體重來算,發現一頭大象要在短時間內喝下27公升含7%酒精濃度的飲料才會喝醉。撇開有些啤酒的酒精濃度並沒有這麼高不提,大象要找到這麼多酒來喝,可以說是近乎不可能的。所以他們認為,其他動物所展現的所謂「喝醉」的行為,或許根本跟酒精無關。
但是他們忘了一件事:其他動物是否跟人一樣,可以快速地代謝酒精呢?
最近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哺乳類其實都不能快速代謝酒精,這使得他們容易醉。
這項研究取了八十五種哺乳類的DNA,計畫分析牠們的乙醇脫氫酶第四型(ADH IV,alcohol dehydrogenase IV),最後得到七十九種哺乳類的ADH IV基因。
研究團隊發現,大猿(人、黑猩猩、巴諾布猿、大猩猩)的ADH IV在第294個胺基酸上發生突變,由丙胺酸(alanine)變為纈胺酸(valine),這使得纈胺酸版本的ADH IV代謝酒精的速度成為丙胺酸版本(原版本)的四十倍。其他動物的ADH IV,要不就是維持丙胺酸版本,要不就是裡面含有無義突變(nonsense mutation),使牠們無法產生有功能的ADH IV。
唯二的例外是另外兩種以水果為食的哺乳類:狐蝠(Pteropus屬)與指猴(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研究團隊分析這些哺乳類的ADH IV基因與牠們的食性發現,這些維持原來版本或帶有失去功能的ADH IV基因的動物,水果都不是牠們的主食。有些吃肉、有些吃草。
大象、牛與狗帶有失去功能的ADH IV基因。有趣的事情是,現代的大象其實會吃水果,但是牠們卻帶有失去功能的ADH IV基因。過去的研究發現,大象大約在八百萬年前轉為以草為主食,直到一百萬年前才又開始吃水果。或許在那漫長的幾百萬年間,因為沒有選擇壓力(selection pressure),使牠們的ADH IV基因失去功能。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樹鼩。樹鼩的ADH IV基因並不是纈胺酸版本,但是牠們可以食用很多含酒精的花蜜卻不會醉。可能牠們有其他代謝酒精的方式?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大自然向來就是有規則就有例外的,所以也不需要太驚訝。
總而言之,能帶有「好酒量」基因的動物,幾乎都是從過去到現在以水果或含酒精的花蜜為主食之一的動物們,包括人類。忽然想到昨天看到一個新聞,有民眾撿到因為捕捉中了老鼠藥的老鼠而中毒的猛禽,竟然會想到要幫鳥兒灌藥酒。雖然是好心,但撿到受傷或中毒的動物,考慮到「酒量基因」不是大家都有,還是趕快送到專業單位去救治比較實在些。
參考文獻:
Mareike C. Janiak, Swellan L. Pinto, Gwen Duytschaever, Matthew A. Carrigan and Amanda D. Melin 2020, Genetic evidence of widespread variation in ethanol metabolism among mammals: revisiting the ‘myth' of natural intoxication. Biol. Lett.1620200070.
Rachel Nuwer. Elephants Really Can’t Hold Their Liquor. New York Time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