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黴病(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近年來,因為玉米的栽種以及免耕耕作,使得小麥赤黴病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最近的研究成果發現,來自小麥的野生親戚:「長穗偃麥草(Thinopyrum elongatum)」的穀胱甘肽S-轉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不僅可以解毒真菌毒素,還可以讓小麥對禾穀鐮孢菌產生抗性。
研究團隊發現,這個穀胱甘肽S-轉移酶基因(Fhb7)在其他的植物裡面都找不到。進一步的資料庫搜尋,在一種會與溫帶雜草共生的真菌中,找到了類似的基因。這顯示了這個基因有可能是來自於真菌。
長穗偃麥草從1930年代起,就被使用於小麥的育種。它具有生長繁茂、多花多實、高光效、抗病、耐鹽鹼、耐乾旱等優良特性,在抗小麥赤黴病方面尤為突出,是小麥遺傳改良中具有重要價值的優異外源植物。
參考文獻:
Science 22 May 2020: Vol. 368, Issue 6493, eaba5435 DOI: 10.1126/science.aba543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