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養基上生長的水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陸生植物為了要獲取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合作用,大約在四億五千萬年前就演化出了氣孔(stomata)的構造。不過,較為原始的陸生植物如地錢,它的氣孔無法關閉,造成它們只能生長在潮濕的地方。
而高等植物如開花植物,其氣孔可在植物感知到體內水勢(water potential,可以理解為細胞內水的濃度)下降時,便啟動離層酸(ABA,abscisic acid)的分泌與合成,使氣孔在植物缺水初期便開始逐漸關閉(稱為主動關閉);當植物極度缺水時,也會因為滲透壓的改變造成保衛細胞(guard cell)失去膨壓而關閉氣孔(稱為被動關閉)。主動關閉氣孔的機制是否可在蕨類找到,到目前還是不很清楚。
最近以水蕨(Ceratopteris richardii)為模式的研究發現,當研究團隊把水蕨先以離層酸處理、或是先給予乾燥環境的刺激時,水蕨的氣孔會關閉;以核糖核酸定序(RNA-seq)來深入探討發現,乾燥環境或是離層酸刺激,會讓水蕨的基因表現改變,其中有些被誘導出來的基因,其序列與阿拉伯芥的氣孔主動關閉會表達的基因類似。也就是說,蕨類在特定的狀況下會進行氣孔的主動關閉,而其機制可能是類似於高等植物使用的機制。
參考文獻:
Andrew R.G. Plackett, David M. Emms, Steven Kelly, Alistair M. Hetherington, Jane A. Langdale. Conditional Stomatal Closure in a Fern Shares Molecular Features with Flowering Plant Active Stomatal Responses. Current Biology, 2021 DOI: 10.1101/2021.03.06.43419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