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在日本作為保健食品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從前寒武紀就出現在地球上。1890年被拜耶林克(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1931)發現,到了1990年代初期因為高蛋白含量(佔乾重的42-58%)受到注意。目前日本是小球藻的最大消費國。
除了人,許多動物(如大型蚤 [Daphnia magna] 與Simocephalus sp.)也吃小球藻。最近威爾斯史雲斯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大型蚤吞噬小球藻後,小球藻會感染大型蚤的育雛袋(brood pouch),殺死育雛袋內的卵,造成大型蚤後代數目減少。
未受感染的大型蚤。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受感染的大型蚤。圖片來源: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
有沒有可能這些大型蚤就是比較容易被感染呢?當研究團隊以月芽藻(Raphidocelis subcapitata)來餵食大型蚤時,月芽藻無法感染大型蚤,顯示這應該是小球藻所具備的能力,而非研究團隊所養殖的大型蚤比較脆弱。
我們總想像在生物界中,如小球藻等植物在被吃的時候,就只能無可奈何地成為食物。雖然也有許多植物會藉著產生毒素或長刺來避免自己被吃,但如小球藻這般積極地攻擊宿主還是第一回。
究竟小球藻是如何成功發展出這樣的機制,還需要更多後續的研究。
參考文獻:
Dania Albini et. al., 2020. Turning defence into offence? Intrusion of cladoceran brood chambers by a green alga leads to reproductive failure.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https://doi.org/10.1098/rsos.20024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