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模式植物(擬南芥、煙草、番茄)都是C3植物。所謂的C3植物,指得是在大氣中將二氧化碳抓下來以後,直接將這個二氧化碳與核酮糖1,5-二磷酸(RuBP,ribulose 1,5-bisphosphate)進行反應,產生兩個三碳的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而C4植物並不直接將抓下來的二氧化碳與RuBP進行反應,反而先把二氧化碳與磷酸烯醇丙酮酸(PEP,phosphoenolpyruvate)進行反應,產生四碳的化合物。也就是因為固碳後第一個產物不同,所以進行前者形式代謝的植物被稱為C3植物,進行後者形式代謝的植物被稱為C4植物。雖然大部分的模式植物是C3植物,但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耐旱又耐熱的C4糧食作物(粟、玉米、御穀、高梁)愈來愈重要,但它卻缺少一個適合的模式植物。
當然,過去也不少人以玉米作為模式植物,但它的缺點是植株大、生命週期長。高梁、粟與御穀也有同樣的缺點。最近由跨國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個突變種的粟,它的生命週期短且植株矮小,很適合在實驗室裡大量種植。
右為突變種的粟。 圖片來源:Nature Plants |
當然,研究團隊對於這個突變種的粟(研究團隊將它命名為xiaomi,我稱它為迷你粟)為什麼會提早開花又長得這麼嬌小很感興趣,分析的結果發現迷你粟其實是光敏素C(phytochrome C)的突變種。突變種無法產生具有功能的光敏素C蛋白。
光敏素是植物的光受器(photoreceptor),主要感受紅光與紅外光。光敏素C在擬南芥中被發現與開花週期有關。有趣的是,在擬南芥中光敏素C並不是所謂的「主要光敏素」(以擬南芥為例,A、B、C、D、E五個光敏素中,光敏素A與B為主要光敏素),但在粟裡面卻可以產生這樣大的影響。
研究團隊除了將迷你粟的基因體定序完成,也對迷你粟的十一種不同組織進行了轉錄體的定序。當然,擬南芥之所以能成為受歡迎的模式植物,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它很容易轉殖;若轉殖迷你粟也相對容易的話,那麼它也可望成為受歡迎的C4模式植物。
參考文獻:
Nature Plants.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747-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