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熱病的菌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稻熱病(rice blast)為水稻病害之一,病原為Magnaporthe oryzae或M. grisea。稻熱病能對水稻造成嚴重的感染,也能感染小麥、裸麥、大麥與御穀等作物,每年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稻熱病菌(M. oryzae)中有兩個「核效應蛋白」(nuclear effector),MoHTR1與MoHTR2,會藉由改變稻米的基因轉錄(transcription)來改變稻米的免疫反應,從而讓自己更能有效地感染稻米。過去對這類的「效應蛋白」的主要資訊來自「質外體效應蛋白」(apoplastic effector,在細胞壁發揮功能)與「細胞質效應蛋白」(cytoplasmic effector),對核效應蛋白所知不多。
研究團隊從稻熱病菌中抓出1895個帶有分泌信號以及核酸結合域(DNA binding domain)的基因,經過進一步篩選後留下20個基因,再對照稻熱病菌不同時期的基因表現進行篩選,最後得到兩個只在感染期中表現、也在「活體營養表面複合體」(biotrophic interfacial complex,BIC,為稻熱病感染時形成的一種高度局部化的結構)中表現的基因,即MoHTR1與MoHTR2。
研究團隊發現,這兩個核效應蛋白由「活體營養表面複合體」分泌,接著進入最初感染以及周圍細胞的細胞核。進入細胞核後,它們會與植物基因體上的相關序列(MoHTR1:CAATCTTC,MoHTR2:CCACCTCC)結合,從而改變植物的免疫相關基因表現,造成水稻更容易被稻熱病菌與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感染,但對造成稻胡麻葉枯病的稻長蠕孢黴(Cochliobolus miyabeanus)有抗性。
過去對稻熱病菌的研究只發現過質外體效應蛋白與細胞質效應蛋白,本篇研究報告是第一次發現稻熱病也會製造核效應蛋白,經由改變水稻細胞的基因轉錄,來讓水稻更容易被稻熱病菌感染。
參考文獻:
Kim, S., Kim, CY., Park, SY. et al. Two nuclear effectors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modulate host immunity via transcriptional reprogramming. Nat Commun 11, 5845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624-w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