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後開兩種不同花色的樹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嫁接(grafting)是把一種植物的莖段(稱為接穗,scion)接到另一種植物(稱為砧木,stock)的一種農業技術。歷史上嫁接的出現甚為古老,大約在聖經時代,歐洲便已經發展出嫁接的技術;在中國,雖然最早提到嫁接技術的書籍是六世紀的農業百科全書《齊民要術》,但在書中提到另一本已經亡佚的書,顯示該技術的發展在多年前(可能在公元前兩千年)已在中國出現。
一般來說,接穗與砧木之間的親緣關係愈近(最好是同科),嫁接愈容易成活。過去的研究發現,嫁接後短期間接面均會出現一層「壞死層」(necrotic layer),但成功的嫁接壞死層非常薄,目視不容易發現。失敗的嫁接則會有壞死層明顯、顯微鏡下觀察看到細胞壁折疊的現象等。
雖然嫁接這種技術已經相當古老,但嫁接後究竟接面發生了什麼樣的分子事件?哪些(哪個)基因對嫁接最重要?這些問題並沒有被解答出來。因此,來自日本的研究團隊針對這部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們選擇了煙草屬的植物圓葉煙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圓葉煙草是煙草(N. tabacum)的近親,為茄科的植物。在先期的實驗裡,研究團隊發現用圓葉煙草進行跨科嫁接很容易成功:以圓葉煙草為接穗,接到菊科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上,可以成功的開花結子,但是把豆科的大豆(Glycine max)嫁接到菊花上,大豆的接穗很快就死了。深入觀察發現,「壞死層」在大豆/菊花(接穗/砧木)的介面上很快就出現,且目視就可以觀察到;相對的,圓葉煙草/菊花、菊花/菊花的介面上,只在嫁接後兩週微微出現壞死層的跡象。
接著研究團隊進一步測試煙草到底有多容易嫁接成功。研究團隊測試了七種不同的煙草與四十二科共八十四種被子植物,發現煙草屬的植物,不論是作為砧木或接穗,在三十八科七十三種植物中都可以嫁接成功,裡面還包括了五種單子葉植物。
到底嫁接後發生了什麼分子事件呢?研究團隊接著以圓葉煙草/擬南芥的組合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十字花科的植物,所以與煙草的組合也是跨科嫁接。研究團隊分析了從嫁接後兩小時到二十八天之間,嫁接面的轉錄體(transcriptome)。將圓葉煙草/擬南芥的組合與圓葉煙草/圓葉煙草的組合所產生的轉錄體相比較,研究團隊發現受到影響的基因包括了生長素(auxin)作用、受傷反應、形成層與維管束發育的基因,其中早期表現的共有189個,主要集中在細胞外的區域、細胞壁、以及質外體(apoplast),包括了修飾及重建細胞壁的酵素們(如β-1,4-葡聚醣酶[β-1,4-glucanase],β-1,3-葡聚醣酶[β-1,3-glucanase],木葡聚醣水解酶[xyloglucan hydrolase]和彈性蛋白 [expansin])。
接著研究團隊再把這189個基因中,於大豆/擬南芥嫁接組合中有表現的剔除,得到了79個基因,其中還是有相當多與細胞外的區域以及細胞壁相關。其中有一個基因,NbGH9B3,它是一個GH9B家族的β-1,4-葡聚醣酶,在嫁接後一天表現量就上升,嫁接後三天表現量更高,但在大豆/擬南芥的組合中卻看不到這個現象。進一步使用基因沉默與CRISPR基因編輯使NbGH9B3基因表現量下降或無法表現,都使得圓葉煙草/擬南芥嫁接失敗率大增。進一步測試在大豆/擬南芥、牽牛花/擬南芥的嫁接組合均發現,GH9B家族的β-1,4-葡聚醣酶在嫁接後一天均有表現量上升的現象。
這些實驗證明了GH9B家族的β-1,4-葡聚醣酶對嫁接能否成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到底這個酵素是如何影響到嫁接的成功,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而是否還有其他的基因也對嫁接的成功率有影響?讓我們期待這個研究團隊未來的發表吧!
參考文獻:
Science 07 Aug 2020:
Vol. 369, Issue 6504, pp. 698-702
DOI: 10.1126/science.abc371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