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麥蚜(Rhopalosiphum padi)。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蚜蟲(aphids)是植物常見的害蟲之一,牠會把口器刺入植物的韌皮部(篩管,phloem)吸取汁液。因為韌皮部是植物運送養分的組織,所以蚜蟲會造成植物養分流失;另外,蚜蟲還常常成為病毒或細菌的媒介,造成植物感染。
因為蚜蟲在吸取植物的汁液時會從尾部分泌蜜液,所以許多螞蟻也跟蚜蟲建立了共生關係;因此蚜蟲又有一個綽號叫做「螞蟻的乳牛」。
由於蚜蟲廣泛分布於許多植物(包括農作物),有許多蚜蟲也對農藥產生抗性,因此,蚜蟲的防治也是相當傷腦筋的一個問題。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想到利用昆蟲的病菌來防治蚜蟲。有些昆蟲的病原菌可以跟植物共存,形成類似內生菌(endophyte)的關係。研究團隊選了三種昆蟲的致病菌:羅伯茨綠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棕色綠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與巴氏蠶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把它們接種在麵包小麥與菜豆的種子上,然後等植物長大後,看看稻麥蚜(Rhopalosiphum padi)與甜菜蚜(Aphis fabae)在這些植物上的繁衍狀況。
結果被棕色綠僵菌感染的植物,蚜蟲反而變多了(!),但是被羅伯茨綠僵菌與巴氏蠶白僵菌感染的植物,蚜蟲的數目變少。分析這些植物的次級代謝物(secondary metablites)發現,次級代謝物的含量與蚜蟲量成反比,但與菌落形成的數目無關。也就是說,可能是這些菌感染植物後,造成植物合成某些次級代謝物,而這些次級代謝物協助植物抵抗蚜蟲。
參考文獻:
Shumaila Rasool, Nanna H. Vidkjær, Kourosh Hooshmand, Birgit Jensen, Inge S. Fomsgaard, Nicolai V. Meyling. Seed inoculations with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ffect aphid populations coinciding with modula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files across plant families. New Phytologist, 2020; 229 (3): 1715 DOI: 10.1111/nph.1697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