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貓為什麼酷愛貓薄荷(catnip)?

 

貓薄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養過貓的人都知道許多貓愛貓薄荷(Nepeta cataria)。貓遇到貓薄荷,會出現像吸毒者遇到毒品一樣的反應。不過,還是有三分之一的貓對貓薄荷是沒有反應的。對貓薄荷有無反應與遺傳有關,所以如果你的貓對貓薄荷沒反應,也不要太訝異。除了貓薄荷,還有三種植物可以讓貓產生類似的反應:它們是木天蓼(Actinidia polygama)、纈草(Valeriana officinalis)與新疆忍冬(Lonicera tatarica)。可能是它們所含的化合物不大相同,據說對貓薄荷沒有反應的貓,遇到其他這三種植物還是有可能會有反應。

日本的研究團隊想瞭解為何貓如此酷愛貓薄荷,以及這些植物裡的「吸貓」化合物到底是什麼呢?於是他們從貓薄荷與木天蓼中萃取出化合物,結果他們從木天蓼中找到了荊芥內醇(nepetalactol),與過去在貓薄荷中找到的荊芥內酯(nepetalactone)結構很類似,都屬於環烯醚萜(Iridoid)類化合物,為一種單萜(monoterpene)。

荊芥內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接著,他們把含有荊芥內醇的紙袋與泡過生理食鹽水的紙袋拿給家貓聞。大部分的家貓都只對含有荊芥內醇的紙袋產生興趣,至於泡過生理食鹽水的紙袋則無貓聞問。把這些紙袋拿給大貓們(動物園裡的一隻豹,兩隻山貓和兩隻美洲虎),大貓們也只對含有荊芥內醇的紙袋感興趣。

研究團隊也測量了貓們在聞過荊芥內醇後五分鐘的腦內啡量,發現在聞過荊芥內醇後五分鐘,β-內啡肽(beta-endorphin)的量顯著上升,但是對貓薄荷沒有反應的貓,其β-內啡肽並未上升。這解釋了為何對貓薄荷有反應的貓,為何一遇到貓薄荷就如此的難以自拔。

知道了貓遇到貓薄荷的反應真的類似我們吸毒或吃巧克力所引起的反應,研究團隊想知道為何貓會愛貓薄荷呢?但是這個問題沒辦法拿去問貓(畢竟我們都不懂貓語),而研究團隊中有人曾聽過貓薄荷可以驅蚊,所以他們決定作個實驗:將擦過荊芥內酯的鎮靜狀態的貓頭部暴露在蚊子箱中,與沒有擦過荊芥內酯的貓做比較。結果發現擦過荊芥內酯的貓只有一半的蚊子停在這些貓頭上。

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或許貓們一開始擦貓薄荷是不小心的,但後來便發展出了其他的效應。但貓咪是否會為了驅蚊而有意識地去擦貓薄荷?筆者知道人是會為了驅蚊在身上塗上某些植物的汁液,但貓會不會這麼做,這就不知道了。

參考文獻: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the cat attractant nepetalactone in catnip BY BENJAMIN R. LICHMAN, GRANT T. GODDEN, JOHN P. HAMILTON, LIRA PALMER, MOHAMED O. KAMILEEN, DONGYAN ZHAO, BRIEANNE VAILLANCOURT, JOSHUA C. WOOD, MIAO SUN, TALIESIN J. KINSER, LAURA K. HENRY, CARLOS RODRIGUEZ-LOPEZ, NATALIA DUDAREVA, DOUGLAS E. SOLTIS, PAMELA S. SOLTIS, C. ROBIN BUELL, SARAH E. O’CONNOR SCIENCE ADVANCES13 MAY 2020 : EABA072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怎麼辦到的?變形藤(Boquila trifoliolata)模仿塑膠植物

  左:原來的葉片。右:模仿的葉片。圖片來源: 期刊 之前我們提到過一種奇妙的植物「變形藤」( Boquila trifoliolata ),它原產於南美洲智利中、南部與阿根廷。在2014年就被發現它 為了減少自己被吃 ,發展出奇妙的變形能力:爬到誰身上就長得像誰。 後來在2021年 發現 ,它不只是形狀學得像,連人家身上一大半的細菌都搬過來了。這就奇妙了。 為什麼「變形藤」能夠學得這麼像呢?是寄主植物釋放了揮發性化合物?還是寄主植物跟它進行了基因的交換?還是它真的能「看」? 研究團隊這次用了塑膠植物給它模仿。塑膠植物沒有基因、也不會釋放揮發性化合物,這樣就可以排除前兩個因素了。 結果「變形藤」還是學得維妙維肖,而且,一個月以後,它還學得更像。 難道它真的會「看」嗎?只能說這棵藤本植物真是太奇妙了。 參考文獻: White J, Yamashita F. Boquila trifoliolata mimics leaves of an artificial plastic host plant. Plant Signal Behav. 2022 Dec 31;17(1):1977530. doi: 10.1080/15592324.2021.1977530. Epub 2021 Sep 21. PMID: 34545774; PMCID: PMC8903786.

植物界的變色龍Boquila trifoliolata如何模仿?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信不信植物界也有變色龍?原產於南美洲智利中、南部與阿根廷的藤本植物 Boquila trifoliolata 在攀爬到其他樹上時,葉片的形狀會從原本的長鈍橢圓形三出複葉改變為宿主植物的形狀;甚至當它從一種植物攀爬到另一種植物時,葉片的型態也會跟著改變。 過去的研究發現, Boquila trifoliolata 之所以做這樣的改變,可能是因為 可以讓它避免被吃 。但是到底「變色龍藤」是怎麼「看」到它攀爬上去的植物長什麼樣子呢? 最近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上的研究發現,「變色龍藤」可能是從「宿主」的菌群(microbiota)得到資料。研究團隊收集了「變色龍藤」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R)、沒有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T),以及「宿主」的菌群(RS)。結果發現,沒有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T)與「宿主」的菌群(RS)之間只有共享了79個獨特的OTU(操作分類單元,可能代表細菌的屬或種),但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R)與「宿主」的菌群(RS)之間卻共享了255個獨特的OTU!更有趣的是,沒有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T)與模仿「宿主」的葉片上的菌群(BR)間也只共享了33個OTU。 這個結果顯示了,「變色龍藤」能模仿「宿主」的型態,與它們之間共享的菌群高度相關。但是究竟「變色龍藤」是如何從這些菌群得到資料?這就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了。 參考文獻: Gianoli, E., González-Teuber, M., Vilo, C. et al. Endo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leaf mimicry in the vine Boquila trifoliolata. Sci Rep 11, 22673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02229-8

關於蕃薯,你知道你吃的是什麼品種嗎?

蕃薯( Ipomoea batatas )從臺灣人的主食、轉變為副食、又轉變為飼料,最後在養生的風潮下,再度躍上餐桌,成為美食,可有人關心過,我們吃的蕃薯是什麼品種嗎? 圖片來源: 農委會 上面這張照片裡的蕃薯,中間的TN57與TN66,就是台農57號與台農66號,是臺灣最受歡迎的兩種蕃薯喔! 台農57號在1955年由嘉義農試分所將日治時代培育出的台農27號與南瑞苕種(Nancy hall)雜交育成。它黃皮黃肉,目前還是全臺灣產量最大的蕃薯。口感鬆軟,適合烤、煮食或製作薯條。主要產地在雲林、台南、高雄。適合在四~十月間種植。台農57號還曾經隨著農技團飄洋過海到史瓦濟蘭去,協助他們解決糧食問題呢! 至於台農66號呢,就是所謂的紅心蕃薯啦!台農66號是1975年也是由嘉義農試分所選出,1982年正式命名。它是目前栽植最普遍的食用紅肉番薯。在臺灣,幾乎全年皆可栽種,秋冬作五個月可收穫,春夏作四個月就可以收穫囉! 最右邊的台農73號,就是現在所謂的「芋仔蕃薯」啦!它是在1990年以台農62號(♂)x清水紫心(♀)雜交後,在2002年選拔出優良子代CYY90-C17,並於2007年正式命名。由於肉色為深紫色,所以得到「芋仔蕃薯」的暱稱。本品種富含cyanidin 及peonidin 等花青素,具抗氧化功用。 至於常吃的蕃薯葉,則是以桃園2號與台農71號為主,這兩種葉菜蕃薯都不用撕皮就可以直接煮來吃,而且莖葉不易倒伏,方便農民採收喔! 如果您愛吃的是蕃薯的加工食品,如蕃薯餅、蜜蕃薯、蕃薯酥,其實他們大多也是用台農57號與66號來加工的喔! 參考文獻: 蔡承豪、楊韻平。2004。臺灣蕃薯文化誌。貓頭鷹出版。 行政院農委會。 甘藷主題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