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桿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農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原本是植物的病原菌,藉由將位於自己的Ti質體(Ti plasmid)一段DNA(稱為T-DNA)插入植物的基因體,來指揮植物合成它喜歡吃的食物opines。由於這一段DNA裡面含有合成生長素(auxin)與細胞分裂素(cytokinin)的基因,使得受感染的植物組織加速分裂,產生所謂的冠瘤(crown gall tumor)。人類在研究農桿菌致病的機制時發現,農桿菌並不在意自己的T-DNA裡面是什麼,只會忠實地把整段T-DNA轉入到植物的基因體中,因而發明了農桿菌轉殖系統(詳見「從前從前有一隻農桿菌」)。
農桿菌將基因轉入植物的過程,總共可以分為六個步驟:
1. 辨認宿主細胞
2. 農桿菌vir基因組活化
3. 農桿菌產生T-DNA
4. T-DNA運入植物細胞
5. T-DNA運入植物細胞核
6. T-DNA嵌入植物基因體
其中第六個步驟牽涉到所謂的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HEJ,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直接把一段DNA接到斷裂的DNA末端,不去管到底這段DNA是否與這個生物體原來的DNA有沒有相似。
過去的一些研究認為,農桿菌應該是利用NHEJ這個機制,把自己的T-DNA插入植物的基因體;而DNA聚合酶θ(DNA polymerase θ)被認為與執行這個機制有關。
最近日本的研究團隊把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與稻米的DNA聚合酶θ給剔除,看看這樣的突變株會不會無法被農桿菌轉殖。結果發現,剔除了DNA聚合酶θ的植物仍然可以被農桿菌轉殖,不過轉殖的效率只有野生種的20%。分析了農桿菌T-DNA與植物的基因體的連接點發現,兩種生物DNA的連接點與野生種並沒有什麼不同。因此,研究團隊認為DNA聚合酶θ對於農桿菌插入DNA到植物的這個過程並不是必須的。但是筆者認為,缺少了DNA聚合酶θ轉殖效率下降到只有兩成,所以說缺少了DNA聚合酶θ還是不小的影響呢。
參考文獻:
Ayako Nishizawa‐Yokoi et. al., 2020. Agrobacterium T‐DNA integration in somatic cells does not require the activity of DNA polymerase theta. New Phytologist. https://doi.org/10.1111/nph.1703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