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化石中的植物多半都只有器官,對於想要由化石資料重建當年生態系的古生物學家們是個大挑戰。最近,由美國與巴拿馬的科學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嘗試著用葉脈密度(venation density)來進行鑑定發現,大約在古新世(Paleocene,五千八百萬年前)時,開花植物就已經成為森林樹冠的一部份了。
為什麼挑選葉脈密度呢?如果做過葉脈標本,應該了解到葉脈是及不容易腐化的一部份;而到野外去走走時,往往也能發現「天然」的葉脈標本。葉脈因為有導管(xylem)以及支持導管的厚角細胞(collenchyma)這些由纖維素(cellulose)與木質素(lignin)的細胞壁構成的死細胞,因此不容易被分解。事實上,在植物常常留下的壓紋化石(leaf compression fossil)中,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葉脈密度。
因此,科學家們想要利用葉脈密度來進行植物的鑑定。首先,科學家們要證明葉脈密度是可用的;因此他們到巴拿馬的兩座熱帶森林與馬里蘭州的一座溫帶森林中,靠著一個40公尺高的吊車與吊籃,採集了132種植物樹冠的葉片,以及這些植物底端的葉片。(筆者按:做這個研究的助理或研究生可不能有懼高症!)
接著他們分析這些葉片的葉脈密度,並與由白堊紀早期(Early Cretaceous,約一億三千兩百五十萬年前)到古新世時期的壓紋化石中的葉片的葉脈密度作比較。研究團隊發現,同一株植物的葉片,在樹冠的的葉脈密度,較樹底的為高。而且,樹底的葉片的葉脈密度,與來自古新世的壓紋化石中的葉脈密度相同。
由此,研究團隊認為,地球上的原始森林,最晚在五千八百萬年前的古新世,就已經有開花植物加入了。
筆者好奇的是:不知道葉脈的紋路,是否可以用來鑑定不同植物的種類呢?
參考文獻:
2014/9/1. Plant life forms in the fossil record: When did the first canopy flowers appear? Science Daily.
為什麼挑選葉脈密度呢?如果做過葉脈標本,應該了解到葉脈是及不容易腐化的一部份;而到野外去走走時,往往也能發現「天然」的葉脈標本。葉脈因為有導管(xylem)以及支持導管的厚角細胞(collenchyma)這些由纖維素(cellulose)與木質素(lignin)的細胞壁構成的死細胞,因此不容易被分解。事實上,在植物常常留下的壓紋化石(leaf compression fossil)中,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葉脈密度。
葉片的壓紋化石。圖片來源:wiki |
接著他們分析這些葉片的葉脈密度,並與由白堊紀早期(Early Cretaceous,約一億三千兩百五十萬年前)到古新世時期的壓紋化石中的葉片的葉脈密度作比較。研究團隊發現,同一株植物的葉片,在樹冠的的葉脈密度,較樹底的為高。而且,樹底的葉片的葉脈密度,與來自古新世的壓紋化石中的葉脈密度相同。
由此,研究團隊認為,地球上的原始森林,最晚在五千八百萬年前的古新世,就已經有開花植物加入了。
筆者好奇的是:不知道葉脈的紋路,是否可以用來鑑定不同植物的種類呢?
參考文獻:
2014/9/1. Plant life forms in the fossil record: When did the first canopy flowers appear? Science Daily.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