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要增加穀類作物的產量,就要讓它們能多結些果實。以小麥來說,決定產量有三個因素:每單位土地面積的穗數、每穗粒數和粒重。如果能讓麥穗多長些小穗、每個小穗多長幾粒小麥,而每粒小麥的重量仍維持原來的大小,這樣就可以有效提升產量。但是,到底是什麼基因控制麥穗的分檗,到目前仍屬未知。
最近有研究團隊以數量性狀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的方式,找到了提升小麥產量的方法。他們先以兩個不同的小麥品系:CItr 17600與Yangmai18進行雜交。這兩個品系的小麥其麥穗的型態有很大的不同。針對雜交第二代進行分析後顯示,位於染色體7B上有個數量性狀基因座極可能與麥穗的型態有關。
接著研究團隊深入分析這個數量性狀基因座,將範圍縮小到只含有兩個基因的一小段染色體上。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其中的TraesCS7B02G400600可能就是目標基因。
進行分析後發現,這個基因長得像CONSTANS,於是便命名為TaCOL-B5。研究團隊發現,來自CItr 17600的這個基因是顯性(TaCol-B5),而來自Yangmai18則為隱性(Tacol-B5)。高量表現TaCol-B5會使小麥在溫室中每穗多長3.5個小穗,這使得每穗多結出3.4顆小麥。另外,高量表現的小麥每株也多長1.3穗。田間試驗也發現過量表現TaCol-B5會使小麥多長2.4個小穗,多結出更多麥粒,提升產量11.9%。另外TaCol-B5也讓小麥更早抽穗,也長得比較高。
分析這兩個品系的TaCol-B5基因發現,在兩品系的同一基因上有三個胺基酸不同:Phe243/Leu243, Ser269/Gly269, 以及 Ala338/Thr338 (顯性/隱性)。接著研究團隊找到了TaK4這個基因與TaCol-B5以及Tacol-B5有互動。TaK4是個絲胺酸/蘇胺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其中TaCol-B5/Tacol-B5的第269個胺基酸造成TaK4對它們的磷酸化發生差異。
所以TaCOL-B5這個基因可能是透過被TaK4磷酸化,來調節小麥的分檗數與抽穗時間。研究團隊分析了1657個品系的小麥,發現只有33個帶有TaCol-B5基因。未來可望藉由基因編輯技術,將TaCol-B5導入更多小麥品系,提升小麥的產量。
參考文獻:
XIAOYU ZHANG et. al., TaCol-B5 modifies spike architecture and enhances grain yield in wheat.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m071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