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山外圖書社 |
最近開始看石聲漢老師的《氾勝之書今釋》,有些疑問的地方,用自己的部落格記錄一下。
裡面的第20頁與23頁,讓我覺得其實是古人在幫種子培育共生菌種。
「取雪汁,漬原蠶矢。五六日,待釋,手挼之,和穀(如麥飯狀)種之,能御旱。故謂雪為五穀精也。--治種如此,則收常倍。」
「剉馬骨、牛、羊、豬、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取汁,以漬附子。率:汁一斗,附子五枚。漬之五日,去附子。擣麋、鹿、羊矢,等分,置汁中,熟撓,和之。候晏,溫,又溲曝,狀如后稷法。皆溲汁乾,乃止。若無骨,煮繰蛹汁和溲。如此,即以區種之。大旱,澆之。其收至畝百石以上,十倍於后稷。」
「剉馬骨、牛、羊、豬、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取汁」這一段,根本就是在配製培養基。
「汁一斗,附子五枚。漬之五日,去附子。擣麋、鹿、羊矢,等分,置汁中」這段,就是在種菌跟培養菌。
「皆溲汁乾,乃止。」就是把培養液coating在種子上。
據說這樣能提升產量或提升農作物的抗旱能力,妙哉。
第29頁,提到:4.2.3 凡種黍,覆土,鋤治皆如禾法。欲疏於禾。
在第30頁的釋文,把「禾」解釋為穀子(稻米),但我覺得《氾勝之書》成書於西漢末年,那時候稻子應該還不是很普遍,是否應該解釋為小米(粟)?
第52頁:6.3 牽馬,令就穀堆食數口:以馬踐過。為種,無虸蚄等蟲也。
這段我覺得很奇妙,可能是古人還無法完全理解農業的一些「眉角」吧!如果是種子發芽,我曾看有人說,不能發芽的種子,因為已經腐壞,雖然人的肉眼看不出來,但是動物聞得出來,所以動物不會吃;但是動物吃過、踩過的種子比較沒害蟲?這倒是第一次聽過。
《氾勝之書》是中國最古老的農書(據說成書於西漢晚期),原書已亡佚,但不同的古農書中都有轉載一些片段,後來的人把這些片段又收集起來,成了現在看到的內容。從《氾勝之書》中可以看到古人對於農業的重視,但也看到了在科技不發達的狀況下,難免會有一些小迷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