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菌內毒素的結晶結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聽過Bt玉米、Bt棉花嗎?這些基改作物(GMO,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其實都含有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結晶蛋白(crystal protein,CRY protein)。結晶蛋白的正式名稱為delta內毒素(delta endotoxin),在蘇力菌形成內孢子(endospore)時形成。
當這些結晶蛋白被昆蟲吞噬時,昆蟲腸道的鹼性環境會讓結晶蛋白溶解,接著結晶蛋白會被切割,產生有活性的蛋白質。一般來說胺基端(N端)都會被切除,羧基端(C端)則不一定。活性蛋白接著會在腸道上皮細胞構成陽離子通道,使腸道上皮細胞溶解,於是昆蟲就會因為腸穿孔而死。我們的胃的環境是強酸性,所以結晶蛋白不會溶解,也產生不了作用。
蘇力菌在20世紀初發現,一開始是有機農業使用。後來發現它的結晶蛋白是由單一基因產生,於是啟動了植物生物技術方面的應用。目前知道結晶蛋白可以消滅許多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對鞘翅目也有影響。在1999年,一篇研究發現含有結晶蛋白的玉米花粉會殺死帝王斑蝶的幼蟲,讓轉殖作物成了眾矢之的。雖然後來有不同的研究證明該實驗其實有許多值得檢討的地方,但第一印象總是帶來最深刻的影響,也使許多人開始激烈地反對基改作物。
最近由美國農業部與瑞士科學機構合作的一項彙整研究發現,蘇力菌的內毒素容或對目標昆蟲(鱗翅目、鞘翅目等)有很大的影響,但不會影響節肢動物、蚯蚓與線蟲的生態。這項研究搜尋了12個資料庫,找了從1997到2020的文獻,一共有120篇文獻,233個實驗。這些文獻中有75%都有同儕審查機制。
雖然看起來好像很OK,但文獻中並沒有討論對整體昆蟲生態的影響,而是避重就輕地看節肢動物、蚯蚓、線蟲。並不是所有的鱗翅目與鞘翅目都是害蟲都需要被消滅,所以這篇文章大概就是「好,我知道了」吧!
參考文獻:
Michael Meissle, Steven E. Naranjo, Jörg Romeis. Does the growing of Bt maize change abundance or ecological function of non-target animals compared to the growing of non-GM maize? A systematic review. Environmental Evidence, 2022; 11 (1) DOI: 10.1186/s13750-022-00272-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