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飛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過去的研究發現,植物的防禦系統可粗分為茉莉酸(JA,jasmonic acid)與水楊酸(SA,salicylic acid)途徑。茉莉酸途徑主要針對壞死性病菌(necrotrophic)與咀嚼性昆蟲,水楊酸途徑則主要針對生物營養性病菌(biotrophic pathogen)與吸食韌皮部汁液的昆蟲。對於褐飛蝨這類的細胞害蟲,究竟會引發茉莉酸途徑或是水楊酸途徑,尚屬未知。
為了想瞭解究竟褐飛蝨可以引發植物什麼樣的防禦反應,研究團隊分析了轉錄體(transcriptome)、植物賀爾蒙等,發現當植物被褐飛蝨攻擊時,它們表現量增加的基因與茉莉酸途徑所引發的基因是一樣的。當褐飛蝨感染不會產生茉莉酸、不產生水楊酸、野生種的植物時,在不產生茉莉酸的植物上感染的情況明顯地嚴重多了,產生的次級代謝物也較少。
所以,植物在被褐飛蝨感染後所產生的防禦反應,應該是走茉莉酸途徑。
參考文獻:
Jie Xu et. al., 2021.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rice phytohormone signaling involved in resistance to a piercing‐sucking herbivore. New Phytologist. https://doi.org/10.1111/nph.1725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