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zosphere。圖片來源:「農大菌物語」4 |
其實沒有喔!細菌、真菌團團圍繞在植物根部附近,與植物的根形成共生關係。這些細菌與真菌被稱為rhizosphere,過去被認為可能有協助植物吸收養分的功能。
不過,最近在都柏林(Dublin)的三一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共生真菌不只可以幫助植物吸收養分,還有更多的功能喔!
研究團隊由野生大麥(barley,Hordeum murinum ssp. murinum L.)中分離出十種共生真菌,將它們接種到常用的培育種中,而後種植在五種不同的人工介質以及一種以土壤為本的介質中。
大麥。圖片來源:wiki |
結果發現,接種了共生真菌的大麥,對於真菌感染的抵抗力較佳;而這些大麥對熱、乾旱、害蟲也較有抵抗力。同時,它們在養分不足的土壤中也生長得較好。
過去大家對這些與植物共生的細菌與真菌了解不多,在植物生理學課程中也僅有簡要的講述;現在重新發現它們對植物的重要性,但可惜的是,人工種植的農作物往往因為輪作以及農藥的使用,使得農作物帶有的共生菌較它們野外的親戚們要少得多(甚至沒有)了。
愛爾蘭的農夫們,每年大約花費九千九百萬英鎊(35億6965萬台幣)在大麥的農藥以及肥料上,其中70%花在氮肥。如果接種共生真菌可以減少農夫在農藥以及肥料上的花費,不只可以降低農業的成本,也可以降低因施用肥料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呢!
參考文獻:
2015/2/9.Friendly fungi: how they could help barley growers feed the world without chemicals. Science Daily.
Brian R. Murphy, Fiona M. Doohan, Trevor R. Hodkinson. 2014. Persistent fungal root endophytes isolated from a wild barley species suppress seed-borne infections in a barley cultivar. BioContro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