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87年,植物獵人David Nelson受邀請上船去太平洋群島尋找麵包樹。這個計畫是由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建議、英國皇家學院(Royal Society)出資的,目的是希望能改善加勒比海諸島的原住民奴隸們的營養狀況。
本來,對植物獵人來說,旅程艱辛的部分應該是從到岸後才開始;但是這次卻不是這樣。
在1789年4月28日,船航行到東加群島附近時,船上發生了叛變。結果是,David Nelson跟其他18個船員(包括船長布萊William Bligh)被趕下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了3,800英里後到了帝汶(Timor)的古邦。
David Nelson到了帝汶以後幾天開始發燒,最後不治死亡。 發生在邦迪號上面的事件,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
當時原本是希望能在加勒比海諸島種植麵包樹,來改善居民的營養狀況;由於那時候的人對於麵包樹的營養價值有不正確的概念,認為麵包樹的果實營養非常豐富(其實還好而已:麵包果除了富含澱粉,還有鈣質與維他命C,但是維他命C受熱會被破壞,麵包果本身又不耐久儲),因此想引進到加勒比海諸島來。
這個計畫最終還是失敗。除了犧牲了David Nelson這位植物獵人以外,後來真的引進了麵包樹到加勒比海諸島後,當地的人並不喜歡它的味道。所以這部分也不成功。
而那些叛變的人呢?
當時的主謀Fletcher Christian,後來帶著船員們往Tubuai島航去,但後來因為和當地原住民發生爭鬥,後來又離開了當地,回到大溪地(Tahiti)。
到了大溪地以後,有16個人留下來(其中有四個人本來就不是叛黨,因故沒有跟著船長一起離開),這些人後來被英國派出的船「潘朵拉號」(HMS Pandora)找到,並帶回英國審判。
而其餘的人繼續航向皮特凱恩島(Pitcairn)。皮特凱恩島是個火山島,大概比台北市的大同區大一點(6.5平方公里,大同區是5.68平方公里)。島上可以耕作的面積很少,加上沒有珊瑚礁,所以漁獲也極少。基本上來說,在這個島上要自給自足是相當困難的。這個島在九到十五世紀中葉之間曾經有人住,但在1790年(邦迪號船員來到的時間點)時,已經是個無人島了。後來它在183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56年時人口一度增加到194人,使小島不堪負荷,於是大部分人口遷徙到附近的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s)。1937年時又增加到233人,後大部分遷徙至紐西蘭。目前島上大約只有48人(9個家庭)。
回到當時邦迪號叛變者們的故事。沒有人知道這26個人(其中18個人是大溪地的原住民)到了皮特凱恩之後發生了什麼事,直到1814年兩艘英國戰艦發現了皮特凱恩島(之前在地圖上的位置是錯誤的),並發現恩澤號叛變者中,唯一生還的船員:Adam。
由於其他人都已經亡故,到底Adam的故事有多少為真,也無法證實了。後來邦迪號的故事被多次改編,第一次是在1935年,後來在1962年重拍一次(這次由馬龍‧白蘭度演出叛變主謀Fletcher Christian)。
在拍攝1935年的版本時,當時帆船仍在海上航行,因此要找一艘帆船來拍片是很容易的;到1962年拍片時,因為已經沒有帆船了,所以電影公司造了一艘新的邦迪號來拍片。
電影結束後,新邦迪號持續在世界各地航行並收取參觀門票。直到2012年10月29號,在北卡羅來納州外海遇到珊迪颶風沈沒(如下照片)。 船上船員大部分獲救,但船長不幸喪生,另外還有一位船員 Claudene Christian也死亡。
這位船員, Claudene Christian,是1789年叛變時主謀Fletcher Christian的曾曾曾曾曾孫.... 這可是千真萬確的資料,信不信由你。
參考文獻:
Wikipedia, HMS Bounty, Mutiny on the Bounty
Felipe Fernandez-Armesto. 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左岸文化。
達.托比.馬斯格雷夫、 威爾.馬斯格雷夫。植物帝國:七大經濟綠寶石與世界權力史。序曲文化。
Jared Diamond. 大崩壞。時報出版。
2012/10/30. Sandy's Bounty victim was descendent of man who led famous mutiny. The Telegraph.
麵包樹。圖片來源:wiki |
本來,對植物獵人來說,旅程艱辛的部分應該是從到岸後才開始;但是這次卻不是這樣。
在1789年4月28日,船航行到東加群島附近時,船上發生了叛變。結果是,David Nelson跟其他18個船員(包括船長布萊William Bligh)被趕下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了3,800英里後到了帝汶(Timor)的古邦。
David Nelson到了帝汶以後幾天開始發燒,最後不治死亡。 發生在邦迪號上面的事件,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
恩澤號。圖片來源:wiki |
當時原本是希望能在加勒比海諸島種植麵包樹,來改善居民的營養狀況;由於那時候的人對於麵包樹的營養價值有不正確的概念,認為麵包樹的果實營養非常豐富(其實還好而已:麵包果除了富含澱粉,還有鈣質與維他命C,但是維他命C受熱會被破壞,麵包果本身又不耐久儲),因此想引進到加勒比海諸島來。
這個計畫最終還是失敗。除了犧牲了David Nelson這位植物獵人以外,後來真的引進了麵包樹到加勒比海諸島後,當地的人並不喜歡它的味道。所以這部分也不成功。
而那些叛變的人呢?
當時的主謀Fletcher Christian,後來帶著船員們往Tubuai島航去,但後來因為和當地原住民發生爭鬥,後來又離開了當地,回到大溪地(Tahiti)。
叛變的邦迪號的航程(黃線),以及被丟下船的船員 與船長的航程(綠線),恩澤號的原始航程(紅線)。 圖片來源:wiki |
而其餘的人繼續航向皮特凱恩島(Pitcairn)。皮特凱恩島是個火山島,大概比台北市的大同區大一點(6.5平方公里,大同區是5.68平方公里)。島上可以耕作的面積很少,加上沒有珊瑚礁,所以漁獲也極少。基本上來說,在這個島上要自給自足是相當困難的。這個島在九到十五世紀中葉之間曾經有人住,但在1790年(邦迪號船員來到的時間點)時,已經是個無人島了。後來它在183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56年時人口一度增加到194人,使小島不堪負荷,於是大部分人口遷徙到附近的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s)。1937年時又增加到233人,後大部分遷徙至紐西蘭。目前島上大約只有48人(9個家庭)。
回到當時邦迪號叛變者們的故事。沒有人知道這26個人(其中18個人是大溪地的原住民)到了皮特凱恩之後發生了什麼事,直到1814年兩艘英國戰艦發現了皮特凱恩島(之前在地圖上的位置是錯誤的),並發現恩澤號叛變者中,唯一生還的船員:Adam。
由於其他人都已經亡故,到底Adam的故事有多少為真,也無法證實了。後來邦迪號的故事被多次改編,第一次是在1935年,後來在1962年重拍一次(這次由馬龍‧白蘭度演出叛變主謀Fletcher Christian)。
在拍攝1935年的版本時,當時帆船仍在海上航行,因此要找一艘帆船來拍片是很容易的;到1962年拍片時,因為已經沒有帆船了,所以電影公司造了一艘新的邦迪號來拍片。
電影結束後,新邦迪號持續在世界各地航行並收取參觀門票。直到2012年10月29號,在北卡羅來納州外海遇到珊迪颶風沈沒(如下照片)。 船上船員大部分獲救,但船長不幸喪生,另外還有一位船員 Claudene Christian也死亡。
新恩澤號沈沒時的照片。圖片來源:wiki |
參考文獻:
Wikipedia, HMS Bounty, Mutiny on the Bounty
Felipe Fernandez-Armesto. 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左岸文化。
達.托比.馬斯格雷夫、 威爾.馬斯格雷夫。植物帝國:七大經濟綠寶石與世界權力史。序曲文化。
Jared Diamond. 大崩壞。時報出版。
2012/10/30. Sandy's Bounty victim was descendent of man who led famous mutiny. The Telegraph.
很棒的文章,長知識,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